新闻与媒体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与媒体 > 行业新闻

科技造就品质
康达品质 百年流通 卓越服务 由康至达

行业新闻

全国各地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日期:2016-01-27 15:43:16 总浏览:4733

中国园林网127日消息:自全国各地开启“看海”模式,社会对建设海绵城市的呼吁和关注度大大提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前不久,我国16个城市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并获得财政资金支持。

 

【上海】

中德海绵城市技术应用研讨会

中德海绵城市技术应用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德国弗劳恩霍夫物理建筑研究所、德国SBA公司、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德国驻华大使馆、上海交大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中外专家共聚一堂,分享和交流海绵城市的理论进展、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探讨中德海绵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合作途径。

“海绵城市技术的研发和适用性筛选是实现中德海绵建设的必要途径。”弗劳恩霍夫建筑研究机构的Gunnar Grün教授,就绿色建筑技术对径流水质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德国SBA公司中国区创意总监JuergenKunzemann先生详细介绍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城市设计项目的途径,包括透水铺装、人工湿地、屋顶绿化等,以渗透、收集、净化降雨,缓解城市雨水管网的压力。上海市政总院的邹伟国院长则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着重介绍了上海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和使用技术,为上海乃至中国南方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提供参考。

 

【江西】

正在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意见

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江西省正在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意见,拟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福建】

今年海绵城市建设要让群众看到变化

福建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视频会议获悉,今年,福建省将着力补齐市政设施“短板”,把城市建设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突出解决“交通拥堵”“马路拉链”“逢雨必涝”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快实施市政线网“五千工程”,推进畅通城市、海绵城市、数字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建设,让群众看到变化。

福州、泉州、平潭、武夷新区同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并做好申报第二批国家试点准备。2017年底完成厦门海沧马銮湾片区和翔安南部新城的试点建设。各地将选择一批住宅小区、学校、公园绿地等开展海绵城市改造试点工程建设,新建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及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加快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其中福州、厦门建成区要在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云南】

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已经明确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实现水资源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到2017年,昆明、曲靖、玉溪、大理、丽江等省级海绵城市先行先试建设取得成效,70%的降雨实现就地消纳和利用,争取纳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云南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已经明确:

2016年编制完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海绵城市建设3年滚动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2017年,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大理州、丽江市等省级海绵城市先行先试建设取得成效,70%的降雨实现就地消纳和利用,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并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2020年,全省所有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

2030年,全省所有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

 

【陕西】

将试点海绵城市

省住建厅城建处处长王光荣透露,《陕西省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即将下发,选择两个城市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每市每年给予2000万元资金支持,连续3年。

陕西省将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

 

【河北】

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自2016年起:

所有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和新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水系等要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规划建设。

老城区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更新、城中村改造等开展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明年底,各市(含定州、辛集)均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遂宁】

住建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孙安军莅遂调研

住建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孙安军在四川省住建厅副厅长邱建陪同下,莅遂调研城市规划建设和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对遂宁城市规划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遂宁模式”值得全国推广。遂宁市委书记杨洪波,市委副书记、船山区委书记郑备,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德福,副市长李仁分别陪同调研。

河东新区是遂宁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区,约占全市试点区域的85%,占全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的78%。市体育中心海绵改造完成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将达到80%,每年能滞留雨水13万方,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莲里公园是严格按造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打造,通过建设生态岸线、生态荷塘、生态景观水体、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将达到85%。公园结合生态景观打造,依托园内“蜀风园林”式的亭台楼阁和秀美风景,与沿江景观带相映成趣,成为遂宁的一张名片。

 

【南京】

推进海绵城市五大领域建设

南京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城市建设)委员会做了有关建设海绵城市的调查。

他们在报告中提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有序推进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排水与调蓄设施、海绵型公园与绿地、水系保护与生态修复五大领域的建设。

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景观水体、透水铺装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

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

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有效控制径流污染。

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人工湿地、多功能调蓄水体或多功能蓄渗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青岛】

引入“海绵城市”绿化建设理念

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种植土,使用量应不低于总用土量的30%;引入了“海绵城市”绿化建设理念,提升绿地汇聚雨水,净化生态等功能。昨日,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获悉,《青岛市城市管理工作标准》于日前颁布实施,内容涵盖了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管理等城市管理相关行业,充分体现了青岛地方特色。

 

【苏州】

多借“自然力”建海绵型城市

每到夏季,尤其汛期,有很多城市启动“看海模式”。如何引以为鉴,避免尴尬?民建苏州市委和姜正平委员的两份提案中,都建议建设“海绵型城市”,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海绵型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建设海绵型绿地系统不可少。在苏州,有许多原生树种以及许多乡土水生植物,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将其系统进行完善,多借自然的力量,多循自然的法则,定能助推苏州海绵型城市的建设。

 

【南昌】

已完成《南昌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正编制《南昌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

正在召开的南昌市两会,“海绵城市”也成为热词。农工党南昌市委提交的一份《关于推进南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中提到,希望南昌作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能够树立城市生态文明理念,调整城市排涝抗旱思路。

针对这一提案,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在回复中表示,为贯彻和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南昌市已组织编制完成了《南昌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该规划根据南昌降雨、气象、土壤、水资源等因素,综合考虑了“蓄、滞、渗、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组合来确定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系统方案;提出通过控制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模式、加强雨水渗透、雨水调蓄设施和城市水系的方式实现径流量控制;采取贮存利用、渗透、生态利用的措施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

南昌市城乡规划局正在组织编制《南昌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该规划在生态系统构建方面强化了自然山林、水体、湿地等重要自然生态空间的保护和管控,同时,将加强与水利、园林、城市建设管理等部门的合作、逐步开展有关“海绵城市”的课题研究,并计划以九龙湖片区的核心区作为试点区域应用“海绵城市”的具体建设技术,从中找出适合南昌市特征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形成“南昌标准”,在全市予以推广应用。

 

【广州】

越秀区建设街有望试点建设海绵城市

根据建设街现状条件和海绵工程特点,方案提出近期拟实施建设六马路、建设横马路、建设三马路以及东风路区域作为示范,总面积约4公顷,远期完成整个建设街的海绵城市建设。还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完善运行方案,明确各方权责,确保海绵城市各项设施能够真正发挥作用,高效、长效运行。同时建议海绵城市建设要立法,对新建小区按照海绵城市规范进行建设,高效、长效运行。

据悉,代表将进一步与专家协商完善方案,并在越秀区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作为议案提出。

 

【福州】

温泉公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

温泉公园桥前广场首次采用陶粒透水砖建设,也就是不积水的公园广场。园中的雨水渗到路面下后,会汇集到低洼的绿地。目前,温泉公园改造已经完成了80%以上的区域,在公园内,记者看到三个雨水花园。这三个雨水花园的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用鹅卵石堆成。在雨水花园中,种植着美人蕉、春羽、肾蕨、比利时杜鹃、小天使、红宝石等耐水的园林植物。

据温泉公园的园林专家介绍,这也是一种下沉式绿地的设计,只不过用花园的形式,更美观地呈现花园效果,并直接反映出公园的水位。

 

【乌鲁木齐】

政协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支招

在乌鲁木齐召开的“两会”上,乌鲁木齐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乌鲁木齐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十三五”期间,乌鲁木齐将扩大再生水在城市用水中的比例,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做好雨水、雪水收集利用工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当天,乌市政协委员、民建乌鲁木齐市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侯清清递交了《关于提高再生水回收利用率的建议》,为加快推进乌鲁木齐建立“海绵城市”支招。

侯清清认为,实现“海绵城市”首先要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提前考虑到再生水管网的铺设,比如在新建的居民住宅小区建立雨水收集系统,也就是在小区的地下空间建立蓄水池,在遇到大雨、暴雨天气时,既能排掉积水,又能收集雨水。雨停后收集的雨水还可以浇灌植物、清洗车辆等,做到既节能又环保。

她还建议,建立“海绵城市”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再生水利用制度,制定法规强制推行再生水,减少工业企业自来水使用配额,严禁企业使用地下水或自备井作为补给水的做法,保证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都匀】

海绵城市申报进行时

近日,都匀市召开了海绵城市申报工作汇报暨征求意见会。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人汇报了都匀市海绵城市申报的工作,展示了都匀市申报海绵城市的优势和意义以及建立海绵城市对都匀市的发展和影响。

各部门负责人积极结合都匀市规划,对海绵城市的相关建设问题进行了询问,并就海绵城市建设后的雨水再利用途径、资金收益点的针对性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

市长刘胜军指出,相关部门要向上级设计专家咨询意见,到实地了解情况,开展调研,解决都匀市的规划问题,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各项准备。

 

【濮阳】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动员暨评审会召开

濮阳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动员暨评审会召开,对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进行动员部署,对濮上园、濮水公园、戚城文物景区、濮阳迎宾馆等6个试点项目的施工设计进行评审。

北京建筑大学环能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俊奇应邀出席会议,副市长郭奎立出席会议。在听取汇报后,专家组站在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的角度,对濮阳市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实施和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郭奎立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好规划审批关,建立并细化工作台账,开拓创新,主动作为,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

 

【福清】

政协委员建议建设“海绵城市” 缓解城市内涝

“目前,我市仍处于“大雨必涝、雨后即旱”的境况。”徐秋华建议,我市要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保障水资源安全。在减少城市排洪风险的同时,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问题。当前,我市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要求系统融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相关专项规划。要严格实施规划,尤其是城市“一书两证”的发放。要明确将雨水收集利用、透水面积比例和蓝线保护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纳入相关许可证发放前置条件,以确保开发建设前后城市水文特征基本保持不变。

市政协委员雍融荣也就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说,我市应在旧城改造和东部新城、观溪片区等开发建设中,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城市“海绵体”,来组织排水,要采用“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的方式实现排涝目标。要在东张水库下游建设雨洪公园,作为水库的二级调蓄空间,并对宏路往渔溪方向的水塘、洼地和沼泽地进行整治,增加调蓄容量,让东张水库的泄洪水实现阶梯式分流排放。